昆山開發區、昆山高新區、花橋經濟開發區、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關于昆山試點加強隨遷子女教育保障的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昆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昆山試點加強隨遷子女教育保障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試點引領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的工作方案》(發改規劃〔2025〕232號)和省發展改革委《江蘇省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實施方案》(蘇發改規劃發〔2025〕292號)要求,利用一年左右時間聚焦“加強隨遷子女教育保障”工作,組織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現結合昆山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行動
1. 優化學校規劃布局。科學研判城鎮化進程、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等,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人口集聚等情況,編制《昆山市教育設施專項規劃(2024—2035)》,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各區鎮)
2. 推動學位供需平衡。根據各學段學齡人口梯次達峰的變化趨勢,建立基礎教育各學段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機制。加強跨學段動態調整和余缺調配,鼓勵實施九年一貫制辦學,增強義務教育學位資源的靈活性和適配性。(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各區鎮)
3. 強化教育用地保障。加大對學校土地要素保障力度,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各區鎮盤活利用存量用地,涉及新增用地的,按照“要素跟隨項目走”的原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由項目所在區鎮優先予以保障,不足部分予以市級統籌。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育設施用地,可按規定程序辦理劃撥用地手續。(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各區鎮)
4. 加快學校項目建設。2025年計劃建成投用義務教育學校項目12個,新增學位1.28萬個,總投資22.97億元。加快推進亭林、張浦、陸家和婁苑路高級中學4所普通高中建設項目,總投資16.75億元,確保亭林高級中學2025年投用,未來3年(2025—2027年)新增普高學位超1萬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市數據局,各區鎮)
二、教育機會平等共享行動
5. 完善招生入學政策。全面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放寬戶籍生認定標準,修訂印發《昆山市新市民子女公辦學校積分入學管理辦法》,進一步降低積分入學準入條件,完善積分入學操作流程,2025年秋季學期新入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比例比2023年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鎮)
6. 適當擴容班級規模。遵循“應招盡招、最大準入”原則,在不產生56人以上大班額情況下,放寬投放計劃和班額標準,階段性適度擴大部分熱點學校班級規模,進一步釋放現有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潛力,全力滿足隨遷子女入學需求。(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鎮)
7. 推進入學便利化改革。優化高層次人才、緊缺產業人才、優秀高技能人才和企業緊缺型人才認定和評價機制,持續深化外來人員子女入學便利化改革。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開發“五年一學位”線上自主查詢功能,簡化入學信息采集登記方式和報名流程,2025年入學審核線上審核通過率90%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數據局,各區鎮)
三、教師隊伍升級建設行動
8. 均衡教師資源配置。積極爭取省、蘇州市級層面對昆山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統籌支持。實施城鄉、學段、學校、集團之間動態管理,推動師資貫通使用,持續優化師生配比。健全交流輪崗保障與激勵機制,合理控制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骨干教師輪崗比例。制定跨學段教師遴選辦法,有效規范報名、考察、試用等管理流程。(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9. 實施“三名”工程建設。制定《昆山教育“三名”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9)》,依托昆山市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等平臺,針對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書記)等,明確貫通式培養目標和一體化培養路徑。(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10. 實施“銀齡講學計劃”。制定《昆山市實施銀齡講學計劃工作方案》,鼓勵優秀退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緩解學科教師臨時性、結構性短缺矛盾。(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四、升學銜接服務保障行動
11. 全面保障中考權益。制定《2025年昆山市各類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明確具有本市初中學籍的隨遷子女均可參加中考報名,全面實施隨遷子女和戶籍學生同等待遇的高級中等學校升學錄取政策。四星級高中招生計劃的70%分配到各初中校,在籍在讀滿三年的隨遷子女同等享有四星級高中分配生資格。全面滿足隨遷子女就地參加升學考試和保持學習連續性的需求。(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2. 精準服務高考報名。認真落實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辦法,按照愿報盡報原則,準確排摸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底數,規范提交《2025年來蘇務工就業隨遷子女高考報名申請表》,確保擁有我省普通高中學籍和完整普通高中學習經歷且其監護人在我省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可同等參加流入地高考。舉辦全市高校招生“一站式”服務咨詢會。(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五、組織實施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各區鎮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強隨遷子女教育保障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發改委要圍繞試點工作加強上下溝通協調,市教育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試點任務舉措落地見效,加強跟蹤督促、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如期實現工作目標,要及時總結、廣泛宣傳典型經驗和實施成效,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舉措。